(一)供应链管理模块应用效果
系统正式使用后,在企业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供应链中的各种业务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系统的部署和使用都会对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方法与模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物流运作的方式以及仓储管理所受到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物资管理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物资库存管理原来多采用的是各部门用户业务分散管理的模式,各自分工,独立运作。系统使用之后将物资相关业务都按照业务流程标准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实现各部门协同工作。(2)物资管理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企业原来使用的是多重库存管理标准(即:每个分子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管理),系统应用建立了统一的计划、采购管理与仓储管理标准。(3)计划管理的模式发生了变化。企业原来部门上报计划,仓储管理部门汇总计划、平衡计划均以手工模式进行,工作量大、出错率高。且平衡时不能准确的掌握实时的物资库存,不能真正做到依据库存平衡。系统应用后,部门计划、汇总计划、平衡计划、上报计划均从系统进行,且平衡计划能够实时获取物资库存量,减少了工作量,有效的利用了物资库存,降低了物资库存量,减少了资金占用。(4)物资验收入库发生了变化。各个分子公司仓库保管原来多采用以发票作为凭证入库的模式,无发票不入库、不出库,只进行手工记录,不体现在账务中。系统应用后,采用无发票暂估入库、发票复核后自动对冲暂估的模式,实现了物资管理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同时无须再手工记录,使业务更加清晰,有效降低保管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5)物资出库发生了变化。出库业务由原来人工核算单价变为自动计算出库成本价(移动加权平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出库成本核算更加符合财务规范。(6)结算环节发生了变化。仓库的月底结账由手工的方式变为在系统中月结,直接带来的变化是工作时间由两天缩短到几分钟,系统按照财务的核算方式自动生成物资暂估入库明细、物资对冲暂估入库明细、物资收支存报表,不需业务人员手工编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账务准确。(7)在统计环节上发生了变化。系统根据业务人员录入的数据,自动生成总部领导所需的统计分析图表,如各分子公司采购效益汇总表、十大供应商统计、物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各分子公司本期库存与去年年终库存对比、各分子公司收支存等。减少了人为作业的错误率及不规范性,为管理决策和考核体系提供实时的、准确的、完整的数据支持。

(二)设备管理模块应用效果改变了原有设备的管理模式,如:手工登记纸制台帐、EXCEL台帐,数据共享、查询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困难的现状,实现了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具体应用效果如下(1)实现对设备进行全面跟踪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结合已经建立的设备运行管理体系,实现对设备各类计划、到货、入库、领用、移交、回收、检修(内修、外修)、特种设备检验、仪器仪表检验、报废、调拨、处理等业务环节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的管理状态、运行状态、固定资产价值等动态运行情况,做到设备调控有据可依。(2)规范设备运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安全管控水平。要求通过实施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集中不同工作区域的设备管理数据,规范并促进设备运行管理体系的建设;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实现设备能源部、矿级机动科、机修车间、设备使用部门对设备运转过程的协同、集中管控,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设备安全管控水平。(3)实现对设备各类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查询便捷。由于矿山机电设备存在价值高、使用周期长、高安全性、跟踪管理内容多等特点,根据设备管理需要,要随时查询设备运转整个过程的各类档案信息(设备卡片、领用记录、维护记录、检修记录、固定资产价值变动记录等),减少手工整理、查询设备档案的工作量,通过快速检索为管理决策提供电子化数据支持。(4)实现决策层对设备管控数据的综合统计。通过及时、有效、快速的抽取设备管理运行数据,为综合统计分析提供及时的数据来源,根据管理授权实现决策层对现有设备管控数据的综合统计,根据各级领导需要,准确查询设备的各种状态情况,促进企业内部设备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三)能源管理模块应用效果(1)支持标准能源指标的统一,支持各分子公司能源报表的逐级上报与汇总;(2)建立了能源计量数据库,为企业经营,提供准确,及时的能源数据信息;(3)实现了对各类能源(如:电、水、煤、油)的消耗进行统计、汇总、对比、分析。(4)实现了系统内相关指标数据的自动获取,如:库存数据、设备总价值、去年同期数等,无需再进行人工统计,减少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